初稿撰寫:靜宜大學生態四A洪敏翔
專題主編:靜宜大學法律三B胡湘翎
老師與TA攜手出擊,課程推進勢不可擋
「跨領域」就是將自身的單一專業能力跨到其他領域上,除了使學生具備一種以上的專業外,亦期待能將所學與生活應用結合,並且能觸類旁通、多元發展。教育部自108年起推動議題導向跨領域敘事力培育計畫,就是為了培育學生結合本科系所學的硬實力與跨領域的軟實力,將理論與實踐結合,以「做中學」的方式與社區、社會接軌。
靜宜大學的跨領域TA是自計畫開始即培育的學生團隊,需修習「未來設計與跨域創新」的學分課,在課程中培養基礎知能,著重於創新應用的能力。隨著計畫邁入第二年,學生團隊也培育了逐漸有能力的學長姐,因此,在109學年度的TA專案中特別規劃了「進班教學」專案,起因於每學期十多門跨域課程中必定有對場域不熟悉、成果作品如何聚焦的協力教學需求,故計畫辦公室先了解各課程授課狀況,再安排跨域TA到各課程教室裡進班教學,為課程需求設計教案、接著進班實際說明授課,期待TA在協助授課老師推進課程的同時,也將個人的學習歷程轉為成長的養分,透過設計教學、實地教導學弟妹,而有更進一個層次的吸收與轉化。
靜宜大學「幸福流域.大肚能榮×多元敘事.跨域共創」計畫團隊在109-2學期原訂安排三門課程由TA進班協助,然而受疫情影響、不得不取消六月場次,雖然如此,TA們受訪時仍然興致高昂,不論是上台經驗的分享或是沒執行的教案設計,三位TA仍充滿了熱忱,抱著「機會是為了給準備好的人」的想法依舊磨刀霍霍,隨時準備出擊。
強碰驚魂小插曲,享受舞台的魅力
第一組是資工系的聖賢和財金系的晏漩,他們需要在徐雁老師的「藝術經典與美學素養」課程中為學生們說明大肚場域的特色,兩位TA要共同設計與大肚相關的活動教案,聖賢認為雖然自己有實際走訪大肚的經驗,但並沒有深入認識大肚這個場域,為了提升上台解說時的說服力,他多次請教老師大肚的歷史知識、場域特色等等,做足準備才上台;「我覺得這次最大的收獲應該是台風變穩了!我跟晏漩合作的進班教學有帶小活動,加上學生們很認真的聽我們在說什麼時,我自己變得很容易緊張,但也在過程中慢慢習慣學生們的目光。」
晏漩也分享了一件趣事,進班教學當天、上課鐘響前的五分鐘,他們才發現走錯教室了,當下匆匆忙忙趕緊將「傢伙」們上手,衝往正確的上課地點。聖賢事後也認真反省:「應該要更早準備好,以因應突發狀況。」在佩均老師的開場後,兩位TA也很快地接上老師的開場,完成這場有點小驚險的進班教學。
這堂老師與TA合作的「藝術經典與美學素養」課程協力進班,修課學生多達60~70人,對於不擅長在多人面前說話的晏漩來說,可以說是一大挑戰,晏漩回想起當時的緊張:「一開始,我會擔心無法很全面地照顧到所有學生的學習狀況,後來發現老師跟夥伴是很強大的靠山!也發現臨場反應真的超級重要!」
英語授課難不倒,團結合作力量大
第二組是社工系的嘉堉跟會計系的泓明,這堂課程是寰外學程的「SDGs與未來思考」,全程需以英文授課,這讓自稱英文能力不佳的兩位TA十分緊張,而這次進班教學的另一個特別之處是計畫助理也一同協助課程的推進:先由TA完成教案的研發與實際上台授課,課程中再由助理直接進行口譯。
嘉堉覺得進班教學最大困難是面對一群陌生的學生,但看到泓明跟助理姐姐這麼認真,連帶著激發她想要做得更好、與夥伴們一起前進。嘉淯很認真的表示:「我覺得觀察力與反應力是我學到最多的,我不是主講的角色,所以觀察底下學生的學習狀況就是我最大的任務,像是便條紙用光了、跟遲到的同學再次說明活動等,讓他們可以了解我們在教什麼、他們要怎麼完成活動任務等。」
對泓明來說最大的挑戰則是與助理姐姐合作,自認英文不好的泓明負責主講時的中文口述、而助理姐姐則是即席口譯。在合作的過程中,他發現助理姐姐與他的習慣不同,這對泓明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他跟助理姐姐都得同步調整自己原本的慣常模式,才能使兩人的合作達到超過一百分的效果!回想被外籍學生包圍的泓明強調「我覺得英文真的很重要,多一種語言就是多一個帶得走的能力!」
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不要害怕提問,繼續向前進
這兩場進班教學的磨練之下,四位TA除了學到教案設計的技巧外,也從授課的過程中抓到口語表達、傾聽溝通等等的能力。在教學相長之間,TA們觀察到「不要害怕做錯,因為每個人都會犯錯,我們從中學到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怕被罵、有問題就問!」聖賢更直接點出現在學生常有的問題:「『不敢問』將成為人生道路上最大的絆腳石。」鼓勵大家勇敢發言,況且,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若因膽怯而永遠停滯不前,要何時才會進步呢?
在前進的路上,身旁的夥伴就是彼此的老師,一同腦力激盪,成為彼此的明鏡,在成長的過程中,帶著微笑這個武器繼續披荊斬棘吧!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