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華校長
參觀圖書館
校長表示,這裡原本是大辦公室,不像有些學校是將舊圖書館改造而有框架,我們將原本的三間教室串連起來,整體規畫,新建成圖書館
原本圖書館在對面校舍三樓角落,孩童的使用率很低,因為下課跑到三樓就很趕、一下子就上課鐘響了。而且舊書架又高,孩子拿不到書、又有壓迫感。
我們把圖書館移到學校的心臓地帶,每個孩子就很興奮,看著這裡從破舊的樣子變成現在這樣新穎的圖書館,就像自己家辦喜事一樣開心。
大肚國小的歷史
目前的學生人數有1100位,是大肚地區最大的國小。大肚地區除了追分國小,其餘的國小大部分是二百多人的小型學校(例如永順國小)
位在大肚市區,街仔邊,也是大肚歷史最悠久的學校。 追分國小、永順國小、山陽國小都是從大肚國小再分出去的。
日治時期,大肚國小1899年成立,是大肚公學校,大肚國小遷校三次,最早在磺溪書院,私塾性質,當時書院周圍十頃良田也是校地,後來搬到附近斜坡地,第三次(1938年)搬到此,這裡是當時的鄉長黃朝應先生所捐贈的土地。
閱讀在地,和在地一起閱讀
靜宜大學的閱讀活動計畫有些經驗,例如和南投文化局、18度C合作的偏鄉閱讀營今年已經第五屆,前幾天南投的國小學童們就在靜宜大學夜宿圖書館;和台中溪西圖書館的閱讀合作計畫等等,靜宜大學唐校長對善盡社會責任的閱讀合作計畫很支持。
在活動中也會加入食農觀念,透過閱讀實踐生活中的食農教育;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閱讀和生活是有關的。
陳校長表示,國小教育是全能教育、訓練學生的生活能力,就如同108課綱強調的手腦並用、知行合一,訓諫孩子的觀察力、領悟力、表達力以及去欣賞別人的優點。
剛到大肚國小一年的陳校長,來自大肚王田、追分國小畢業,她自幼看著大肚這三十多年來的發展,她認為大肚區似乎沒什麼變化,但在地企業積累了不少實力,大肚當地人低調不張揚、內斂的性格,蓄積的能量該是時候必要的展現出來了、應該被看見,就像大肚國小今年也成績斐然:舞蹈隊得到二個全國第一、田徑隊也跑出三銀三銅的好成績、網球隊得市長盃冠軍、藍球隊也是分組冠軍,我們後來引進領導力教育,透過此讓孩子學會做自己的主人、做學校的主人,我們希望打造一個「看不見老師的學校」,所有活動從接待、到表演、到導覽、教育活動,通通由孩子來展演,目前才只到階段零的培訓,還會再階段一、二、三的走下去,有系統的、去蕪存菁的給學生。
大肚地區向來重視下一代的教育,以前的紙廠是上班族,那種上班穿襯衫、打領帶的職場,日式宿舍裡的生活文化,福利社、電影院等,這樣的生活氛圍比較有文化氣息,不認為孩子只能務農。
學生的品格教育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