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19/07/12﹝踏查﹞《學童的教室》大肚國小圖書館參訪

已更新:2021年3月4日



陳淑華校長

參觀圖書館

校長表示,這裡原本是大辦公室,不像有些學校是將舊圖書館改造而有框架,我們將原本的三間教室串連起來,整體規畫,新建成圖書館


原本圖書館在對面校舍三樓角落,孩童的使用率很低,因為下課跑到三樓就很趕、一下子就上課鐘響了。而且舊書架又高,孩子拿不到書、又有壓迫感。


我們把圖書館移到學校的心臓地帶,每個孩子就很興奮,看著這裡從破舊的樣子變成現在這樣新穎的圖書館,就像自己家辦喜事一樣開心。


大肚國小的歷史

目前的學生人數有1100位,是大肚地區最大的國小。大肚地區除了追分國小,其餘的國小大部分是二百多人的小型學校(例如永順國小)

位在大肚市區,街仔邊,也是大肚歷史最悠久的學校。 追分國小、永順國小、山陽國小都是從大肚國小再分出去的。

日治時期,大肚國小1899年成立,是大肚公學校,大肚國小遷校三次,最早在磺溪書院,私塾性質,當時書院周圍十頃良田也是校地,後來搬到附近斜坡地,第三次(1938年)搬到此,這裡是當時的鄉長黃朝應先生所捐贈的土地。


閱讀在地,和在地一起閱讀

靜宜大學的閱讀活動計畫有些經驗,例如和南投文化局、18度C合作的偏鄉閱讀營今年已經第五屆,前幾天南投的國小學童們就在靜宜大學夜宿圖書館;和台中溪西圖書館的閱讀合作計畫等等,靜宜大學唐校長對善盡社會責任的閱讀合作計畫很支持。

在活動中也會加入食農觀念,透過閱讀實踐生活中的食農教育;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閱讀和生活是有關的。


陳校長表示,國小教育是全能教育、訓練學生的生活能力,就如同108課綱強調的手腦並用、知行合一,訓諫孩子的觀察力、領悟力、表達力以及去欣賞別人的優點。


剛到大肚國小一年的陳校長,來自大肚王田、追分國小畢業,她自幼看著大肚這三十多年來的發展,她認為大肚區似乎沒什麼變化,但在地企業積累了不少實力,大肚當地人低調不張揚、內斂的性格,蓄積的能量該是時候必要的展現出來了、應該被看見,就像大肚國小今年也成績斐然:舞蹈隊得到二個全國第一、田徑隊也跑出三銀三銅的好成績、網球隊得市長盃冠軍、藍球隊也是分組冠軍,我們後來引進領導力教育,透過此讓孩子學會做自己的主人、做學校的主人,我們希望打造一個「看不見老師的學校」,所有活動從接待、到表演、到導覽、教育活動,通通由孩子來展演,目前才只到階段零的培訓,還會再階段一、二、三的走下去,有系統的、去蕪存菁的給學生。

大肚地區向來重視下一代的教育,以前的紙廠是上班族,那種上班穿襯衫、打領帶的職場,日式宿舍裡的生活文化,福利社、電影院等,這樣的生活氛圍比較有文化氣息,不認為孩子只能務農。

學生的品格教育

1.Knowledge: 一是關於磺溪書院的課程,目前較完整,一到六年級都有各面向的課程。

2.Attitude:二是品格教育、自我領導力教育,會先讓全校員工受訓(包含職工),是從學生自我態度的養成做起,積極、行動、定目標、以終為始以及時間管理等自我規畫的能力。

3.Skill:三是溝通、融入表達力的教育。

陳校長強調一群人一起做的力量。 大肚國小還算幸運,有些願意做開發課程、做雲端課程資料庫的教師。

今年大肚國小有規畫一堂實驗課程:大肚三年in味,從大肚山在地的題材裡,包括大黍,它是日治時期為了后里馬場而種的草,現在到處都有;二是構樹、鹿仔草;三是相思樹,過往是木炭、現在則沒特別用途;大肚三年in味會再開發成自然融入藝文的課程,帶學童到戶外,讓學生生態觀察,再做成偶,或是取山上遠眺的景,融入攝影。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