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土食材探索
授課教師:鍾雲琴、王培銘、
顏瓊芬、劉鎮輝
從地理、生態、人文、農業等四個面向,了解生態變遷對於農畜產作物(在地食材)之影響。
連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目標 2 《消除飢餓,達成糧食安全,改善營養及促進永續農業》,學生能了解全球家畜、作物的品種多樣性和在地化正在消失,顯示出農業生態系統更加缺乏用以抵抗未來的氣候變遷、蟲害和生物病原災害等能力,也因此嚴重威脅全球糧食安全。
課程說明
作品
風土食材課程,透過進入場域進,結合食材議題,產出手遊、相關料理及短片等。
作品介紹
與風土食材探索相遇
作品名稱
|作品名稱:
何不食肉米~
有趣、好吃的炒飯食譜
|小組成員:
楊聖約、施雨華、陳冠評、蔡邑炘、張雅晴、林佳瑩、詹喻甯
|作品概述:
我們參訪~清水五福圳の米,並且參與割稻活動。這是採有機方式栽培的稻米,因此成本較高。我們提出「稻米遊戲」企畫,希望協助有機米的行銷。其中包括炒飯DIY活動,因此我們嚐試開有趣、好吃的炒飯食譜。
|作品名稱:
菇菇蛋餅
|小組成員:
高士哲、王子宸、蔡柏儀、蘇榆婷、陳書綺、李宜蓁、林欣穎
|作品概述:
發現菇類較少在早餐的餐點使用,把菇類應用在台灣人早餐常吃的蛋餅,提高菇類的消費量,同時可能也是個可以開創的商機。
|作品名稱:
紅薏仁穀物棒
|小組成員:
許瑋珊、蔡宇竣、陳瑾藜、周芷寧、黃衣羚、陳孝穎、林子心
|作品概述:
在參訪大雅農會與紅薏仁種植農友之後,我們發現雖然大雅農會開發了一些紅薏仁加工食品,但是品項都稍微老派,較不受年輕族群喜愛。因此,我們決定開發一款年輕族群喜愛的「紅薏仁穀物棒」產品,也期望能將紅薏仁推廣給年輕族群。
|作品名稱:
Q版稻草人DIY
|小組成員:
詹晴茹、鄭雅之、黃怡文、連芸婷、陳梓宸、張儷倖、王姿涵
|作品概述:
在參訪~清水五福圳の米之後,我們發現稻草是很大量的廢棄物。傳統有製做稻草人驅趕麻雀的作法,在舉辦推廣活動時,其實可以安排Q版稻草人DIY的親子活動,增加活動的趣味性。
|作品名稱:
推廣有機米之影片製作
|小組成員:
戴敬朗、楊程宇、鍾昀芳、鄧淑憶、賴姿廷、劉宇純、蘇紜霆
|作品概述:
「清水五福圳の米」推廣有機米種植,參訪時特別介紹了黑翅鳶人工棲架、稻殼醋液、土地公拐杖等幾項友善土地的作法,我們印象特別深刻。因此,我們想拍攝一部短片,協助推廣「清水五福圳の米」有機米。
|作品名稱:
紅薏仁飲
|小組成員:
陳郁婷、劉方瑩、廖翊芳、吳昕諭、蔡佩容、李茗弦、沈文君
|作品概述:
參訪大雅農會時,農會送給我們一包紅薏仁沖泡飲品,雖然是很道地的紅薏仁粉,但整體風味稍淡,並不覺得好喝。因此,我們想嚐試開發新口味的紅薏仁飲品。
|作品名稱:
紅薏仁燉飯
|小組成員:
簡翊薰、吳采勳、趙祐絃、郭東諺、高崇皓、吳柔臻、蔡翊菻
|作品概述:
我們發現紅薏仁這項食材使用的情形並不普遍,可能與推廣不足、缺乏美味與便利的食譜有關。在我們規畫的推廣活動中,安排了紅薏仁DIY餐的活動,因此我們嚐試開發幾款紅薏仁燉飯食譜。
|作品名稱:
與菇同行
|小組成員:
張雨璇、韓宛樺、賴昱亘、劉冠奕、魏惶兒、林偉翔、李家同
|作品概述:
課程中在參訪瑞峰菇蕈農場訪問朱瑞宗先生後,我們初步了解目前台灣菇類產業也現況,也發現菇農的一些困境。我們想協助推廣在地生產的菇類,讓大家更認識菇類,知道更多菇類的栽培知識與營養價值。因此,我們提出「與菇同行」企畫案,以「虛實整合」的概念,包括一個「菇菇的奇幻之旅」手機遊戲與菇類知識庫系統,同時搭配舉辦「菇菇季」與「來去養菇場」實際體驗活動。期望能夠同時整合學校、農會、菇農、科博館等資源,為推廣在地菇類食材盡一份心力。